最近,媒體上有一小段漣漪關於樂生療養院的新聞,去年我曾經遇到這群熱心的樂青以苦行(三跪九叩)的方式跟社會大眾與政府機器訴說他們的構想,我想媒體是嗜血的大眾是健忘的,且接下來斷斷續續的社會及政治事件,更不可能讓這議題受到注目,就這樣一拖再拖,上星期見到壞消息! 樂生院可能在一個月內遭強制搬遷,隔天官邸衝突的新聞就上了各大版面(或許被歸類為泛政治新聞吧)。
樂生院民卑微的期待面對著權力與官僚的傲慢。
這幾天有一篇訪談出現,讓我了解樂生院民堅持的全區保留(90%)是可行的,我覺得台灣缺少讓人反省的人文空間,如果樂生這個因為時空環境下產生的悲劇(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)可以有這樣的規劃,或許可以讓大家更懂得反省與謙卑。
期望公共空間與人文議題容許再多的探討與省思,畢竟這一念僅止於有權力者的彈指之間。
在總統府組人權委員會的呂秀蓮放話「你咁賠得起?」馬英九不聞不問、蘇貞昌的「重大建設必有犧牲」,如果再仔細算帳,當前有意參選總統的藍綠六大天王,每一個都曾在樂生保留的議題上扮演積極打壓、消極抵制的角色,人權在他們的心中,是可以趁斤論兩地買空賣空。
標明兩方案(院民希望的90%與捷運局妥協的40%方案差異)
看完米果的感同身受,或許更能理解院民們的堅持。
我們國家養出來的記者只會抄新聞稿,不願意實地的採訪;我們國家養出來的官僚只會便宜行事,互踢皮球;我們國家養出的民意代表只會看眼前的利益,藍綠互咬,何時為民喉舌?我們國家養出的總統候選人,旅遊書謝王馬通通一個樣,只是要選票。
樂生爭議大概來說觸及了三個層面,一是大是大非的人權與尊嚴原則問題、二是施工方案的技術問題、三是公民參與與民主體質的問題。
顯示留言
>>台灣缺少讓人反省的人文空間..
說的真好..
To 巧妹:
如同苦勞網的社論,權力的傲慢與迷失,讓政客一一現形。
現形的很難看..
現在寧可看"嘔像劇"也不要看新聞..
今天東晃西晃... 晃到兩個站都在發表關於樂生院的事... 網路上一面倒的言論.讓我很不以為然..所以只好提出自己的兩篇見解..不過..這位大大的見解和我很相似..讓我覺得不孤單..我是個住在迴龍30多年的人..我不知道那些近三年才出現的人在吵什麼?那種亳無智慧的抗爭能換來什麼?我為院民們不值..因為他們所遇非人..只是加速社會對樂生院民的不諒解及讓強制拆遷的行為更正當而已?
以下是我今天發表的兩篇意見..我不會再多寫了.因為我知道這群人..起不了什麼作用..而身為地方人士...我們對樂生院拆不拆沒有意見..只希望捷運快完工..保留幾%..不是我們關心的重點...
To test:
謝謝你寶貴的見解!
你的留言太長了,所以我移去別的地放存放。(隨然您留假資料)
台灣,最可貴的地方就是言論自由,不論大到政治小到家事,我也相信人性本惡,人們做事情的出發點總會有自私的一面,但是,我尊重及佩服實現者。
樂生事件,讓我發覺另一種撕裂與惡質化,政治人物可以利用這議題互相攻間,掌權者可以利用這事件要資源,執行者可以利用這事件怠惰模糊,僅僅只因為這事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。
我的想法較簡單,於歷史而言樂生絕對有其歷史上的意義,我不希望台灣於幾十年後開始追尋自己的文化時,才懊悔當初迅速發展時的殘忍無情。
再者,會選擇蓋捷運機廠的地方,在其地方發展上應該就有其先天的障礙,所以,我認為可以利於地方發展的說法持保留的態度。(個人意見)
樂生是我的家
谷寒松 / 中國時報 2007.03.23
本人是樂生聖威廉天主堂谷寒松神父,一九六一年自奧地利來台灣,走進樂生與院民互動已經三十二個年頭,一直關心、擁抱痲瘋病患,不怕和病人共飲一杯水,竭盡我所有的愛給予這裡的院民;對樂生的院民而言,不論是否為天主教友,均一視同仁的靠近他們、照顧他們,更不時為病患權益向院方談判、向省府衛生處發聲。